目录

知乎问答_神仙不吃肉,为什么祭祀要用肉类呢?

目录

谢邀 @王栗子
-------更新------杀生问题----------
道教有不同的宗派,有不同时代的宗派规矩戒律,宗派里的各种修行道士等级皆不一样,所以遵守的规矩不能也没法子一刀切。上文所讲,是最重要的根源性的溶质问题,德行馨香最要紧。其余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请大家抓重点。

对于道教来说,植物也是生命。植物成精的事情自古不鲜见,怎么能够忽略不计?所以植物动物以及有灵性的动物,对待的方式和禁忌是不同的。我上文一开始就说了植物和动物的异同。所以,杀生这词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戒律的意义。所以在讲戒的时候,要明确讲清楚很多问题。文字不足以完全代表这些意义。

一般意义上来讲,不杀生是对的。主要的意思是不去主动亲自杀害动物。道教保生护生提倡不杀生这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有的时候不得已总是会有需要的时候。那是两回事。文中写过渔猎原则虽非道门戒律,但是我们也基于同样的古老原则演化成戒律教条。而实际上吃肉和杀生不是一回事。杀野生和现在工业蓄养程度也皆不同。这需要入门之后,从新讲戒律。现在大部分朋友皆是好道,看看文字就以为是这么回事,稍微有点想当然。如果不是入门弟子,也就没有必要把自己要求那么严格。

总的原则:道教不提倡杀生。止杀为上。

------------以下原答案--------------------------
西游记,电视都当真,真的好吗?
神仙不吃肉,难道就吃馒头白菜吗?^_^

郑司农和冲远先生在注释《礼运》时写的很清楚。礼之初:鬼神飨德不飨味也。有齐敬之心,则可以荐羞于鬼神。
飨者,祭祀享用也。
齐者,斋也,洁净庄重以为诚也。
荐者,进献也。
羞者,滋味,珍馐,进献也。
《尚书·酒诰》:"弗唯德馨香,祀登闻于天。” 此处言酒。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唯馨" 此处言五谷。

皆以德为馨香。
礼记后面《礼器》,《郊特牲》都有相关内容,我不一一摘录了。

所以鬼神所享用的是德行不是滋味,而是以人之德行敬诚为食。古人质朴,并无器物。筑土为鼓,掬水以献,犹可以致敬于鬼神。言下之意。今人(春秋乃至汉唐)器物俱全,饮食丰富,焉有不能致敬之理也?所缺者,唯德行诚敬也。

而德行其实就是气。德行好不好,在我们看来,是可见的。装不来的。鬼神岂会不知。自古废心演戏者多如牛毛,无非跳梁而已。搬个小板凳看就好了,又非戏子,别瞎搀乎啦。^_^滋味也是气。德行和滋味混杂在一起,是一种混合气。而这三者关系就像是溶剂(祭品滋味),溶质(德行高低)和溶液(混合气)的关系。

原则上讲,进献什么并不是最最要紧。敬诚之心落到实处,谓之德,也就是溶质这才是祭祀鬼神所用。也正是道教天真所用。而古人拿出最珍贵的东西进献祭祀鬼神,无非是诚意的实际体现。这点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自古至今,总有一小撮人学而不精,行而不实,读些道经,半桶咣当,不明道教斋醮科仪之由来渊源,邹议荤素为儒道祭祀斋醮之不同。以荤素为界限,实在是以溶剂为限。并非其实质。偏而不全。而这种完全解释不了早期天师道斋醮时牲酒之来源。其实至今有些法式都要用牲礼,送瘟之时杀鸡也是保留下来啦。这些不明其理者,只能强扭瞎编啦。不精熟通明基本经典。何能通晓斋醮道法之大义。造理作论,忽悠后学,实在自误误人啦。

先儒后道,是历代祖师走过的路。原先不提,因为说不说,只要开蒙认字必以儒学为基。敬诚二德贯穿始终。现在不是这种情况,所以不得已才拿出来讲。真的希望道门后来切有实学,不被表面现象做迷惑,这才能延续吾道之传承。

明天上山溜达,回来接着写。大概讲一下相关问题。理论性比较强。会涉及各教长短,而我为啥选祖宗这路。^_^。

诸位抬举,依然题下留言。不一一应答了。大家如果需要我回复的问题都请私信 @Cyberbrain只要不是乱七八糟的,戊日他基本都会给大家明确回复哈。回留言这事太耽误功夫,今年戒掉了。不好意思。请大家原谅。事不过三,我最后一次讲,不算失礼啦。^_^
---------更新---------------------超长------------------^_^
想把这些事说明白,需要很多基础知识。我原来写过一些,在神系窥基的文件夹里。但是有些事禁止说透彻的,所以故意说得比较繁杂,大家砂中取金吧。^_^。我先说两个大前提。

1.鬼神的概念实际上在不断变化,而涵盖的内容,以及等级不断的出现变化。泛泛言之皆如何,并不“科学”。^_^^_^


早期的鬼神的定义。
以粗言之,一切物质世界外的。但细言之。鬼者,归也。亡者之余气。神者,引申万物者。这个理解起来难一些。有山才有山神,有河才有河神。万物之申者又是啥呢?但这两者都是非常具体的存在。其他并不以此为名。动物植物成精,一开始是开智慧。但算不上神。而是别有名字,上古时期并不用妖精称呼的。

2.要分清楚主客&形式&时代地域差异性。祭祀双方在不同条件的特点导致了祭祀现象的不同,也就是溶液的溶剂变化,但作为溶质的唯德馨香,是祭祀所质,在华夏文明中从来也永远不会变,never ever ^_^。祭祀的溶剂也就是祭品,需要看所祭之鬼神的爱好习惯。这是了解沟通的一步,还是大前提。连人家的习惯都不清楚,肯定是前期沟通不顺畅。不能为诚。而原则上不是你认为最好的,他习惯内你能提供的最好的。


财神吃咸菜的那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在所谓原始宗教的时代。祭天地宗庙五岳四渎皆用牲。古代并无以杀生荤素为德行的绝对标准。不用自己不需是渔猎取用万物之标准。其实植物和动物的死亡消逝都会带来异种之气。被人杀死都会遗留一些的。只不过一个数量上大,一个质量上大。很难以荤素作为标准。所以古人不以此为德否。自然造物之食物链,老虎和猫不吃素,难道要被饿死吗?人为的慈悲标准,就得改变人家与生俱来的本性吗?自己不吃,不等于别人不需要不吃。一厢情愿,只怕太自我为中心了。人本主义泛滥才会如此。至于后来宗教性宣传,无非七情造作而出。对自然观察不足以及个人取向造成的不客观而已。

古人食肉不多,肉酒多是珍贵之物。但是需要食用之时,不会有什么顾忌。尤其生病衰弱之时,吃肉是当取之礼。在这种情况下,原先祭祀天地鬼神,所用就是人类的诚意心气。溶剂就是他们觉得珍贵的各种食物器物。因为郊天社地并无所谓具体是不是肉。而再早期,不用讳言,以人祭祀存在的,以活人祭祀的原理也是如此。人,自家的子女最珍贵。再没有家天下等级分化之前,真正威力巨大的祭祀也许用的就是部落首长家里子女。或者祭祀本人献祭。而没有分化出那么多细则的语境下,人并不比动物植物特殊多少。就是物的一种。这样的非人本主义的观念,遍及所有文明。然后随着人的发展,在自然界取得了独特的地位。这种杀人以祀的习俗渐渐演化了。改用奴隶,珍贵牲畜。至于消耗巨大与否,确实有这个问题,所以才有后期的仙真所倡的出现。

一直到现在所有的宗教无非都是这些原则的衍生变化。干货永远都是附着在祭品上的气。(注意,这里说的是气,而不是德行了。外道不见得以德为溶质啦。)祭品就是载体,或者说溶剂。而祭祀所备之周章,主客宾之敬诚,合德不合德,就是干货,或者说溶质。而这些东西合在一起就是溶液。肉,三牲等等在那个时代就是珍贵之物。和玉石珍宝一样都可以祭神。因为珍贵,付出时候的心气必足。这仅是对一般的人来说的情况。而牲肉食物酒是食物本身气散,所以比玉石珍宝更易“挥发”,在某些时候更容易作溶剂。

2.汉武广立神祠,谶纬遍地,人间巫鬼横行,外教入得中土,导致了神棍理论大爆发对于低级“鬼神”的认知是有影响的。其中乱七八糟的事情我能讲一年,就省了吧。总而言之。对于神系和世界构成的理解的不足,导致了一些后代道士对于这些基本概念理解的偏差。简单举个例子,集合大家都学过,不同搭配就是不同神名出现的缘由。能理解多少就看悟性吧。多了没法说。

此后汉末天下大乱。瘟疫天灾战乱太过频繁,死亡太多,所以仁义慈悲止杀是那个时代的需求,是应时而出的。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几乎没有太多太平日子。所以出世,怕死,轮回,彼岸,杀生等等因素才会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因为是疗伤用的。恢复人口用的。进而那个时候道教佛教都提出了,腥膻荤素的问题。并不存在一定是谁学谁的问题,几乎同时出现。而那个时代的前期,沙门算是道门外籍兵团一支。。。而祭祀的仪式和溶剂都有改变。但是就以道教来讲,溶质从来没变过。而保留在朝廷的儒家祭祀体系,其实和道教很类似。尤其是溶质几乎一模一样。而为啥郊天,皇帝按礼要亲自出面,而为啥斋醮之时,多有高道高僧住持先要拈香?不见得是他多懂斋醮行科这些具体之事,而是他们这类人(supposed to be)德行好,所以先拈香以敬神敬天啦。但是实际上呢?我就不招仇恨值了。^_^

3.早期的鬼神和在中古(魏晋)以下的鬼神并不能完全等同,早期的鬼神更类似道教语境下的天真。即便祖先鬼神也多质朴,那么荤素都无所谓。反正我就收你们的诚意。而东汉王莽撤祀,谶纬大乱天下,淫祀遍地,“鬼神”多到乱套的地步,请神容易送神难。其质量品质也大大有所下降。所以道家立教,礼失之于朝,而求诸于野也,以辅正其不足。所以从太平道到天师道乃至造反的孙恩等等,都以师为名,而非天子为名。虽然其实超出了本分,并非道门主流,但毕竟顶着大贤良师,天师等等的名义以为辅,而非直接要求天子之位。而其中和淫祀故气的斗争,是三洞经文出现的肇因之一。刘宋道教出现的三天六天之争的经文,本质乃是淫祀和天真之别。清浊之别,纯杂之别,诚与不诚之别。并非儒道之别。荤素之别。有机会我慢慢给大家讲,今天先讲主干流变。

4.道门先辈认为通过修炼提高自己的诚意,敬意,德行,可以用比较简陋的溶剂来代替准备珍贵溶剂的诚意德行。当然这限制在一般沟通上。而特殊沟通,很久很久没有过了。不用去想啦。唐代番僧学了点皮毛大肆索取的供养的修行方式,只能说明他们德行不够,拿东西来凑。我们道门祖师当时面见玄宗,历陈其过也。道门提倡节俭。因为我们修德。不毁成物。德高至诚,一根草,也能上供,叫它变得金光光闪闪。人天两利,群神共赞。无它,唯吾德馨。所以道教神仙下降都搭茅棚草屋。无他,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在道教惟气论的视野下,三清祖师所表,是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三种气,玄元始三气。是先天物成之先之先(repeating...)之气,乃气之祖。既然知道这个道理,自然不会用荤腥祭祀啦。而是什么纯上什么。所以德行清净以为真香最妙,清茶才是必备,时鲜瓜果才好。但没有条件,掬水以供也不差的,关键仍在德行诚意。此系列的仙真皆是如此。就如上文所说的礼之初。筑土掬水以祀都成。山居道士其实很多都懂这个道理。也是这么做的。

昊天上帝确是无所不包之天气所表。天人百物,广大包备。所以全看你如何理解其神格的存在。朝廷儒家祀天尊古礼,以三牲为献,没有半点问题。道门羽士,祀天以其清,以果素为礼,也无问题。溶剂是乙醇还是乙醚在这天地祭祀这个层面上没有丝毫影响。因为看重的都是德行。溶质都是行祭祀之人(们)的德行。祭祀宗庙山川江河皆如此。而非是神有不同。神名或许不同,但其德不变。与其争哪个溶剂对,不如落到实处,行德以献。

5.而有些鬼神,遵循古礼,或者说其自然本来属性,意思就是(习惯)这种溶剂(肉)。你要和他们沟通,非给人吃素,我只能说你有病。这类往大了说,可以很古老,但未必有名气。他们不屑于留名于人间。没什么人接触过的,不用自以为家里堂上那些是。那些都是草仙居多啦。往小了说,就是各家先人,祖上生前喜欢吃红烧肉,你祭祖的时候就给人家上白菜。非要替他们皈依个吃白菜的教,有嘛用?这能叫诚吗?

出马仙堂,南方神巫,民间道教法教所供之类,也有类似的问题,只不过那些需要宗教里某些东西填补增加自己所缺。断血食,除戾气,也是应该。其实对某些来说,仍是修行不足以独享诚意的体现。而草仙违背本性,强逼着自己吃素,在后期也是麻烦的事情。需要其他的调整。非人修行比人难得多,其中道理,就不多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