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该如何评价五石散?五石散是否是之后教法混乱的因素之一?
五月初五,端午节,讲讲五石散也是蛮应景的。^_^写来也给高考结束的老师同学们散散心哈。^_^
这个五石散,有位熟人的长辈就是吃这个死的。这位熟人是当今道教中坚之一。道教世家,从小就出家了。他们家频有出家奉道之人,所以实际上保留了一些东西。其中这个五石散的练法就是其中之一吧。
题主很敏锐。虽然不能简单地说五石散之祸是教法变化的原因。但从乱服五石散这个现象可以理出来其中的线索。当然你所谓的风骨和服药并非充要的因果关系,只有一定相关性吧。所以还是要分开看。一个人也许在一方面很成功,但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随意代入自己的经验,很有可能就是民科。魏晋名士很多人都是类似的问题。所以虽然我抨击他们乱吃药这种民科行为,但对于有些高士的才情道德依然由衷敬佩。或者说,时代使然。不堪诟病。
长久以来,道教被人诟病的一大原因,就是丹药至死。以此抨击道教的人大概都忘了,道教名医们发明的多少方子救人。而服食至死的往往是外行。服食本身就是道教修炼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你得吃你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跟着潮流,听着什么好就吃什么。吾之仙丹,尔之鸠(应是鸩,谢 @周小道 改正)毒。反之亦然。因为我们并不一样。所以就和看病吃药一样,明明是热病当做寒病治,那么药下去一定加速病情恶化。五石散就是一种驱寒生热的药物。
所以单纯评价五石散?这就是一个方药,治病用,修行有特殊情况需要它。和大部分药差不多。中性的,并无善恶好坏。但是普及成神话,就是迷信,乱服就是过恶呗。
大概分析下吧:
1.仙人的传说从周秦到两汉一直都有流传,修仙的方式方法也如此。而这些方法会产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传播的更远,知道的人更多。尤其是读书人和权贵。没有几个没听说过的。就和现在当官的都知道点啥一样。那么当不了仙人,修道不得其门,那么表面装出类似的现象也是好的。也许长久服下去也能成功吧。这是一些吃五石散的同学的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
2.这方子是医圣开给王粲的。结果他没听,果真早死,具体的记载,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不赘述了。从此之后,小道消息满天飞,吃了五石散就能祛病延年。。。这是五石散流传的根源之一。然后何晏吃这个觉得精神好,壮阳。嵇康儿子吃这个治好病,此散从此登上神坛,成为迷信。名士皆服用。名士多么不靠谱,和今天听信养生公众号的大爷大妈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文笔好,地位高,所以成了当时引领风骚之辈。一边喝酒加吃药,一边在庄子里给自己的行为找到高大上的理由,然后顶着道家名义的成为主流。基本是追求感官愉悦和幻想的嗑药族。后世一提道家就觉得是他们,这是对道家的不了解。而他们这些玄学家又有几个不是道教信徒呢?今人自诩道家者,不少有嗜烟酒女色之病,却又刻意隔离家教。只不过隐身于高校研究所,有话语权,以学者之名诬学者之实。大力篡改世人对道家的认识。为自己的放荡找理论依据和心里安慰。这同魏晋玄学家还真的有点类似。在这个层面上看,乱服石散是以放荡代替逍遥的思想置换,是追求庄子逍遥表面现象的一种缺乏内在实际的文化现象。徒具其表,其实是四不像。那么这类现象确实导致了玄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道家的代言人。
3.仙道以阳为主,所以修道经常会有阳旺之象,赤脚大仙,散发露体(披发跣足,冬天单衣的传说),神气敏感等等现象。而相同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大不相同。服五石散之类,其实是在刺激模拟出这个阳气外张的情况。但这种主要吃刺激阳气外发,更像春药拔萝卜而非自然而成的现象。而偏阳亢而自喜,恰恰是大病。愤怒焦躁,狂喜嫉妒,等等都有可能是这种东西产生的,根本没法纯阳。也是他们对于阴阳的认识有些不足的缘故。所以只追求现象。
4.五石散这方子,其实自古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一直是一模一样的。早期张医圣的方子是以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为主的。这五种矿物都没有大量的毒性。后来到了魏晋,这方子不断变化,我们见过最起码七八种不同的。而大多数都结合另外一种矿石散方里面的明矾,新造出了他们时代的五石散,这明矾没啥毒性,但此物又经常和礜石混淆。也就是毒老鼠那种砷化物的主要原料。这固然也是药,可以消冷积驱寒湿除虫等等,但是这玩意稍微一过量就是大毒。求阳太过,总欲一下子消阴除恶是这位药广泛应用于丹药中的原因,但再次重复,这些药,和剂量完全不是给这些自以为有修行的玄学家们用的。所以吃死者多也。几乎所有的丹药致死的名人,不是重金属就是砷中毒而亡。一种为了金性不坏,一种为了祛阴生阳,结果小孩耍大刀,自己把自己弄掉不说,外丹也因此为人诟病,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唐代吃死的最多,李世民这样的英主都是这样没的,所以唐代末期,内丹才会兴起。从此开启了身中自给自足的道路,对错姑且不论啦。今日,真正懂得外丹之要的人不出一手之数。但真正能炼出来的人这只怕。。。顶多就是中医熬药的高阶。其实已经很牛了。但毕竟不是真正的丹道。丹鼎派自此成了瘸拐之教。慨然而叹也。
从这个角度来说,五石散确实改变了道教发展的轨迹,或者说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人,这些事,大部分和真正的道家没啥关系。或者说是道家一个分支的流俗也算是公允之言。但他们造成的影响确实影响了道家在世间流传的轨迹。这是事实。
5.最后,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这样的现象?而且很多真正聪明的人都掉进这个大坑里的原因是什么?
一来,道听途说,不治深学。格物之功不足。同样是道家,孙真人和李时珍先生都有明确的记载,五石散适合什么病症,和不能“恃药妄作”!药物身体都是格物之学的延伸,医家这种专业人士绝对不会教人乱吃药。而不真正达到一定水平,再英明的人在不懂的领域也是民科,这就是专业的力量,这也是格物能力的区别。
二来,贪心。总想一步登天。一心想着成仙。这算是专注吗?不算,如果真的专注,必然诚而毋自欺。自然也不会再没有格物之前,追求外在的现象,以己尝药,跟风想当然必致迷信。这只能说是贪婪。很多人把专注和贪婪混淆,把不择手段和专注混淆,大概是没有师友相伴的原因吧。丹药确实有辅助之能,但除了传说中的丹药,没有什么能够大副改善增长常人身体情况之药。但总有想一步登天的人,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你的幻想终究有人会来满足,但结果确不是你幻想中那样子,自古如此。不肯踏实下气治学参修,实事求是,大都是这样的结果,吃药打坐信教,一般无二。
三来,求表象,必然流俗,流俗必然成假成祸。为了追求阳气充盈之表象,追求传说中神气灵敏之表象,服药打坐追求感官的标准,这和追求什么神通禅境的现代大湿们一般无二,方向上就错了。再一哄而上,自然变成潮流风气。自然成了祸事。这和现代气功之祸也极为类似。其实人这多年真的再变着法重复这些破事。人心无根草,随风就吹到。名士又如何?高知又如何?名僧高道又如何?无学则徒有虚名,跟风必为刍狗草芥。天地不仁,却一视同仁。自然不会管你啥名气啥地位啦。天意如刀,斩掉的就是这些贪心妄人。这条路上,不想被刷掉,第一步就得学明白,还得树立正确的方向。所以在这个修道语境下,被骗子骗也是自己出的问题。
所以,说到底,就是要治学,要有格物之功,不敢说一下子去了人心,但是最起码少些迷惑,尽量保证自己不走偏,或者偏得别太厉害。见有名而趋之若鹜,取死之道也。于教于人,一般无二。 @西北三VC请问道教中的逍遥作何解? - 修行
这里一并答您了。
---------
@Nathan li
宗教都会有许诺,外来的教派都许诺来生,唯独我本土道家非常实在,许诺今生。一般这种许诺都很难兑现,或者说无法验证。但是道家的许诺就比较容易被证伪。我对道家的修行不是太懂,但可以肯定凡胎俗体修仙得道是不可能的,古往今来只有上古传说原地升仙了,后世都是人死之后再被封神的。所以我感觉不管是真的外丹还是假的外丹应该都不足道。至于练外丹被炼死的,说他们是格物不足,或者是贪心务多,我感觉有点像电信诈骗的台湾人说老大娘之所以上当是因为贪财一样。个人见解,无心诋毁道长,你的修养水平和认知能力反映了道家在当代的传承,非常敬佩。
-----
答:您这是平实之言,实际上我们确实也清楚这事有多难,对于你们并不可信,我们也理解。仙道追求飘渺是真的,所以我并不劝人修道入教,而劝人治学修诚。很多人毕生都在追求旁人觉得毫无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过是其中一员啦,^_^。我不过想年轻人趁着好时光,多治学把身体搞上去而已。这是落脚点。
至于您的比喻,其实并无不妥。我文中也用了养生号的比喻啦。不算诟病。不过这要看站在哪个角度来说,在您的那个语境里,我们更多是电信系统以及被骗子利用的名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