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请问如何存夜气和守平旦之气?
谢邀,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精神在从疲惫到兴奋之间鼓荡,夜里也无踏实睡觉的习惯,哪有啥夜气可存?
这讲下去就是服气之要。要不是修道,没有必要深究的。还是学习孟子的学说为主。我也不能讲这些具体的方法。但这确实和良心关系不大。你没有良心,是不是坏蛋,只要活着呢,就有每夜静养更新之事。大德曰生。贤愚清浊皆禀其而生。好好睡觉就是存养夜气。而特别的法子可以多点而已,每天多百分之一就够看的了。但不是什么不倒禅啦。
夜气之说,平旦之气,不是起于孟子,比孟子著书时间久远得多。他无非是在借用这个概念,孟子在用这个旦旦之伐,夜气存养来讲他的性善学说。或者在用这个概念在为自己的性善说做注脚。这种把自然现象作为人文观点的佐证在先秦诸子里比比皆是。习惯的话,就会清楚。
晚上不睡觉,白天不精神,关键就在夜气。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苟日新,日日新。其实也是另一种思路把renew& refresh讲一遍。
夜气者何?不与物接者也。性静也。南宋朱子继承李桐先生传自二程的养静心法里就有此意,后来演绎成儒门守静练气的功夫。和鼻上见白一套的。而这个不与物接,恰恰是内丹所谓性命之性的特点。所以元以来的道门也比较重视这段。全真的描述丹法的语境从起点就是理学语境下的,后世无学不知根基而已。不通理学背景,根本不上道的。所以你要是学的这种,最好补一补理学咋回事。主要基本概念,学说,流传都会有帮助。
但这与春秋两汉晋唐的思路有区别的。所以夜气和平旦之气不是单纯的性静。不过也还是相通的,既然都喜欢性来性去的,再要扣上天理良知,不过就是夏天穿上羽绒服,鞋子外面穿袜子,并非一定不可以。既然不通经学,那姑且言之,也无需脱下来吧。
平旦之气,并不完全等于夜气。前后因果的关系很明确。但若无夜气,你也无平旦之气。这两者关系在原文里可窥见一斑。存夜气则有平旦之气可言。具体别有他法。
练气和情绪是一件事的两面。情绪就是气的一种展现方式。那么通过纠正限制其展现方式,也可以达到练气的某些要求。
要想一下未发,只怕讲了也是不可能做到。最现实的就是,胸襟大一点,器量弘一点。无嫉妒,少生气,不骄傲,就很不错了。一上来就要未发,结果一旦七情大作的时候,比谁都严重,过犹不及,必有反动,原因就是不现实,脱离环境臆想自己的本事。说白了还是无敬无诚,自大造成的情绪反动。自以为摁下葫芦,却浮起来两瓢。根本不现实。不要学一步登天的见性说法。也不要放任情绪胡乱发作。这是两个极端,但对今人却很有可能同时出现的。
简单平易,情绪由大而小,由繁入简,由假入真。自然就是在练气了。不要有点情绪,就一力责备自己,岂不知这种后悔对自己的愤怒责备之情可能远甚你那点情绪。两者纠结在一起,才是乱作。所以认错改错,事后少犯无犯,只要心里明白这个道理,真的认了,心中有敬,言语行动有诚,才会慢慢往未发的方向走。
@韩旻轩
谢谢邀请,我们不喜杂处。不好意思,别无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