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这一段关于摩利攴天的所谓的梵语音译是出自于哪里?
谢邀。
摩利支的名号在《罗摩衍那》中被提到,是梵天之子,也就是生主之一,其中第七位就是Marici,是光的意思.deva是天的意思。菩萨反倒是密教兴起时候才加上去的。阳焰的说法更加后面,更加是衍生的了,是一种波动之后才会被察觉的状态。至于隐身,不是大家想的那种,是藏魂法的一种,是比较高级的藏魂法。但不是师传不会讲的。你这会也该拜师了吧,那还是问自己师父比较好。
至于是不是pu半点不重要,你按照师传就好了。按照音译,支的译文可能更合适。
而在《梨俱吠陀》中是另外的说法,生主是梵天,有七个孩子,第一个是摩利支(基)。是生主中老七,还是生主孩子中的老大,我也懒得研究了,也没多大意义。但最起码也是出现过了,都是光的代表。《摩诃婆罗多》《薄伽梵往世书》等等九大仙人,十大仙人说法都有他,或者说是某生主,或者说是某大仙人的父亲。但总体来说,古婆罗门教里有明确这位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神话也是比较乱的,他们又不重视时间记载,对于历史基本不care,所以没有必要仔细去理具体的了。我们只要知道这位很早就被传颂就可以了。
大乘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兴起,这前后受到汉文明和印度本土宗教的影响,在教义和形式上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其东传垫下了基础,最明显的就是造像的兴起以及普渡的教义的兴起。
到了公元八世纪,密教的兴起,才从修法上明确吸收这位古婆罗门教的天神为护法菩萨,或者称为护法天。但地位远远不如古婆罗门教,想想婆罗门教梵天在佛教中的待遇,这个也不难理解吧。对错也都无所谓,anyway,但这个摩利支天法比较灵验,实用性比较强,所以和尚们比较喜欢。所以拿来做护法,也传世比较广。
------
但道教是不是单纯吸收了这尊神呢?不能这样讲,尤其真正修斗姆法的时候,你就会清楚为啥隐身,为啥发光,为啥是诸星之母,等等等。这些不是简单文本上就能断定的。
首先,和古婆罗门教比,我们的神灵体系和他们不一样,但同等职责的神职道德早就有。先天金气之祖,那是我们的说法。他们看重的是效果,我们强调的是本质。先天尊神在不同文明中,在不同宗教体系中都会存在的痕迹,他们也不会在意自己的地位。
其次,和密教比,基本可以认定北斗护莫之类的是密教吸收汉地文明从新构建的。不要总以为汉唐文明威凌四射对于周边国家没有影响。这不可能没有文化输出,文化交流的。他们不懂史书记载的重要,也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所以没有记载,没有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个过程。北斗信仰基本上是从我们这边流到彼方的,然后又包装成更神叨的宗教形式传回来的。就和原来日本从中国进原料,在船上就开始加工,然后高价贩卖回中国一样,就和日本加工技术,包装技术比当时中国高明一样。印度的各种宗教很早就成型了,在互相倾轧中,对于神叨吓唬人,蒙人的宗教典籍的编纂技术,辩论技巧比我们做的系统有效率的多,人工造作之极,就是他们宗教的特点。当然我们可以换成另外比较斯文的说法。^_^
最后,传回来之后,我们实际上发现,摩利支天本身就是早已有的先天尊神的职能的衍生。那统一在一起没有啥关系,体用归一是好事,又是在三教合一的时代背景下,所以才会真正纳入道教修炼体系,为了纪念这部分神职的来源,我们保留古婆罗门的称呼,也就是摩利支天的名号,解释的就是巨光天后。真正的代表性的名号,应该是紫光金尊,先天金气祖母元君,斗姆元君,圆明道姆天尊。强调摩利支天的原因关键在于,其形象和光与隐的法上面的,但斗姆元君一样是雷法法主,我们行雷法也用,但不用这部分职能,也就不怎么提,有的时候提了还要被老法师说事多。然后斗姆炼度也是江南很有特色的一种科仪,也是其他职能啦。再比如说,拜斗延寿,天医大圣依然是斗姆职能的衍生之一。所以神名都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别和那些啥都乱来的家伙胡搅合在一起才是修道上策。
斗姆和北斗的关系,可以从“猪”(獬)的身上窥见一斑,亥位属水,内蕴真一,又是后天乾天之位。这可是很早就出现在我们文化中的说法。很早之前北斗和猪就发生了联系。这些不多提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来看。也就说明摩利支天和猪的联系,未必不是从我们这边传到彼方的。因为一开始婆罗门教早期吠陀中可没有相关的描述。只有光和隐身的描述。到了密教反倒以此造型流行,和北斗法交织,只怕是因为汉地北斗信仰西传的缘故。斗姆的神职还就是和北斗九皇,诸星形成相关。相传一行禅师抓黑猪那个故事,明显是密教学习汉地之后的结果。
那个时代是互相交融的时代,没所谓的。也谈不上谁抄袭谁。
至于学道教学啥佛教之类的说法,其实真正得到斗姆法传承的人根本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简直太外行了。连知解宗徒都算不上,张嘴就是错。连皮都看不到的人没有必要和他们讲道理。以后换个形象出现,不再用摩利支天的名号,此神依然主掌自家该管的事。和世人闲言碎语没有半点相干。先天尊神和形象没关系,早期在婆罗门教还是男的呢,观音也一开始长胡子啊,^_^。形象都是表意的。我们称为元君,关键因为其是先天阴气之精啦。并不是说是女的。。。但多以女子形象出现。这话很绕,但真的明白了会有很多帮助。
所以呢,在道教里,摩利支天是斗姆元君基本神职的一种的衍生神职,是体衍生出来的用,是一位先天尊神在其他文明中的一个意向。是现象不是本质。是我们实际修行中,验证中,发现是和我们相同根源的先天神明在他者文明的显化,我们加以吸收补足我们原本不怎么强调的部分,而在三教合一背景下进行的再阐述。这就是道教神学对于这种现象的阐释。
若是硬讲的话,我们讲的是斗姆先天尊位的本质,古婆罗门教讲的是其神职的一种,而沟通我们两家的过程是由佛教来完成的。但因为佛教影响力大,佛教又吸收了两端的各种说法,反倒更加被人所知。仅此而已。其实摩利支天和佛教和密教的关系都不大。和他们的根本教义没啥相辅助的地方,就是因为好用才列出的。所以是护法而不是主要的那啥。反倒是我们道教比他们远远重视这位先天尊神,结合古传之法,完善了其神职啦。所以斗姆法兴盛,是因为其本末文质神职相对健全,所以相对在这个时代容易沟通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