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道教人士怎么看待道德经各版本的异同?
谢邀,道德经八十一章,就如八十一扇门。通向三皇五帝之门。万经之王,不是虚言。文字为载道之门板,能不能推开,推开之后是什么,和版本无关。
一,中国之经子,皆非西学之哲学。这点是先要强调的。别削足适履就好。尤其先秦之典籍,身体力行与否差别太大。
二,版本考察的话,那是学者要做的事情,不是修道人最关心的东西,因为修道人按照规矩能读到道德经的时候,已经颇有根基,对于文字的解读能力不下大儒了,对于世界的了解也相当深刻。所以不会再被言辞所惑。我也整理过道德经的各个版本,真正有可能有歧义的只有不足十篇。就算十篇有歧义,那还有七十余篇呢。以此格之,那十篇又怎么真的会有歧义呢?再说,道德经随便一个短句就能使人受用终生,真的不用担心版本问题啦。
三,我少时未习教法,也是上来就读,算来也已经读了二十余年。多少遍已经记不住了。只不过每次读,都会有收获。后来得授教法,就如一把钥匙,打开这些门的钥匙。当真是受益无穷。版本这种争论与我等无关。支撑文明核心之经典,人人皆读,永无失传之日。所以随便他们怎么搞。也坏不了此经之真意。
四,唐代道士受箓考试是国家性的,和科举同级。道士必考此经,现在的常用版本是唐玄宗时代敲定,那个时候仍然有高道在世间,玄宗本身也颇有修养,所以一般同学就读此版本足矣。标新立异,以版本为借口另立异说者,非吾教门下。只不过也不管我们事啦。愿意上当,那是没基础,还有贪心作祟。
五,至于道家道教之辨,随便吧。愿意咋说都没事,反正不会真的改变什么。我日后会专门写一篇啦。
六,对于有心于此道的朋友,我还是建议你们按照由浅入深,对我们的文明逐步深入。学习探索的同时,配合身体力行,就是修道了。基础学明白,随着人生的历练或许会慢慢领会丈人之微言大义,正言若反。一上来就读,只怕只会流于散乱消极,更有甚者奸猾酷利。这不是我们文明的特征啦。小学生别把自己当博导就好了。说实在的,读些基础的东西,扎扎实实的。也就花四五年的功夫,可是很少有人愿意下这个功夫,那好只好在天上飘着了。很遗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