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知乎问答_道教的教派有多少种?

目录

谢邀,这是个判教问题。是个麻烦的命题,不过小道友来邀,我也勉力一答,希望有帮助。判教的视角决定现象的有序无序。我大概从四个视角出发,简单说下道教分类的问题:

一.以世俗政治&现实影响力来考量,也就是大部分道士和学者眼里的道教分类方式。我以前答过的: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这诸真总派是清末白云观所藏。而所谓的正一和全真的对举,是朱洪武在《大明玄教斋醮立成仪范》提出的。明洪武对于道教现状付有相当大的责任啦。有机会我再写吧。而那个时候的正一,经历了南宋张可大天师统领三山,元代张宗演统领江南道教,乃至张与材正式号称正一教主,统领所谓的“符箓派”。已经不是一开始的天师道,而是三山之正一,所谓三山滴血字辈的流传就是从这个前后开始的。三山就是:正一龙虎;上清茅山;灵宝阁皂。但是这里面要说明的是,上清不只是茅山,灵宝也不只是新灵宝。三山只是统领宋元朝廷眼中的三山。唐代玄宗丢了三君手书,茅山上清四散而隐没,而灵宝更是一个热闹事情。古灵宝,新灵宝,上清灵宝,全真,都和灵宝有密切的关系。有机会慢慢讲吧。

二.按照干货的源流来分:只有所谓的正一;灵宝;上清。干货指的是神名道德&修行理论&体用之法。其他大宗派都是这三家干货就合而成。举几个例子:
清微,始作于唐,虽然有四宗(不是上面四宗)会道之说,但是其根基核心不出上三种。后来在又有元代武当张洞渊得全真传承,又得黄真人再传。自此兼得全真和清微,传下武当清微派。而前后脚不差几年,四十代天师左右,龙虎山也有明确记载兼修清微之法,现在铁竹穹窿一脉即所谓正一清微,是从明代龙虎山流传出来的,仔细去学的话,会发现,大体仍是正一的符,上清的内炼,灵宝的坛仪。这是南派清微。北面的清微,大抵是武当山传下来的多些,但也有两支不是,是明代江南道士来到神乐观留在京城的,和北方全真交流交并,也多演变成修身炼丹为主的啦。刘长春传下来的长春派也是正一的,去了云南,还有一点留在京津关外在清末也还有,建国后就没听说过了。其他的分支教派大抵如此,只不过到了清朝,全真和清廷关系密切,分支也多些而已,所以诸真总派所录全真支派多些。

全真,实际上是灵宝一个分支传下来丹法,加上地肺子自己的三教金莲会路数,以三教而阐大道的思路形成的。与南宗五祖之学合并而成根基。以谱系论之,只能算是灵宝侧出。后来因为某位的西行才在元初大盛。后来才追溯到东华帝君门下。但是元代本身还是以佛教(藏)为主的多宗教结构,全真因丘长春太盛,故后来元庭组织至正辩论,其辩经输了之后就开始衰退,而正一玄教却在大都扎了根。全真一开始并不行斋醮科仪,主要以王丘两位为起始吸收了宋金同时期道士们的这些本事,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斋醮系统,而我们真正看到的成型产品,其实也不是当时他们的风采,而基本是明末清初的产物。在甘陕的全真老修行们科仪所用的干货,但其实是明代那个王爷带过去的正一的东西,只不过他们自己都不见得清楚啦,^_^。这些东西,有形式,有内炼,有的无所谓,有的却很重要,直接影响修行的路径。不是行内人,即便是那几个专门研究科仪音乐法术的道教学者也是拎不清楚的。这样论起来:全真丹法出自灵宝;斋醮坛仪改自上清灵宝大法;全真中后期最有意义的法就是戒法,还是出自灵宝斋法戒科。这三点基本是构成全真干货的三大元素,虽然不是一下子凑好的,但是他们的根基思路就是灵宝的,所以在这八百年间,不断再吸收这方面的教法。所以实在要划分的话,应算作灵宝的分支。估计能理解这点全真道士还没出来呢,所以我姑且一说,大家也就姑且一听。不用来和俺较劲哈。

正一,在宋代开始和掺了禅&性的丹法交并,以北宋虚静天师最有名,到了明朝宇初天师,修行方式和早期的天师修行不太一样了。以前我有个用英文答的答案就在这里。当时不好明说啦。现在说了也无所谓了。宋元正一仍是保留了符咒为主号令鬼神的特点,元代的玄教实际上就是正一的支脉。而现在看到的箓职是明代形成的天坛玉格。现代人看到的道教面貌,最早早不过明中期。所以泛泛的讲,我们看到的道教,就是几次文明断层遗留下来的碎片,不用太在意啥派的。到了明基本就混杂到了一定程度。都是朱洪武干的好事啦。

三.按照法理源头(修行体系&大方向)来分:大概也只有3+1个源头。三位祖师各倡一道,确实是不一样的路径和特点,还有TT混合三位教法的组合那啥版的。另外还有那位GGZ先生一脉也还有流传,也算是我道门中人,别有独到之处。(令师那个BYF其实算是这支的。令师祖将贵支信物尽付于令师。我们是知晓的。BYF他必然知道的,你去问问他就清楚啦。那个YMS地界是原来W先生修道的地方啦,我第一个道场就在附近。所以略知来由。)个中门道,看人言谈举止,行事风格,见面的话,气息一接触,哪宗哪路,根基是哪位祖师所传,就基本知晓。这个具体没法细讲。大家勿怪。


四.流散于民间:也有一部分的确算是道门的流传,多混杂武术,符咒,风水,算卦,仙堂之类。但要细究其源头,比世上大大有名的谱系还靠前些。因为据说某位老爷门下,就喜欢这种,不爱走文绉绉的路子,所以在乡间弄了些类似的东东出来。不以道士为名,但行道士之实。交通无形,练养修身。这样的一般家族式的,有的就是干脆是萨满形式和神婆什么的啦。不过现在正经按规矩来的也是很少见啦,而且还有子孙不争气,继承不了祖先的东西,把好东西拿出来贱卖的。几年前一个台湾名嘴在电视上拿出一个黑乎乎的那啥,我一看,好家伙,真正的法宝,我手里都没有,结果托人一打听,江西收来的,花了几个大钱而已。我当时都动心了,后来一想,现在也没啥僵尸鬼怪需要用这个,买回来又肯定是得托关系花人情,太麻烦啦,放在人家手里,顶多是没有用,不会给弄坏啦,不见得是个坏事,反正没人知道咋用。只要当做文物收着,再放几百年没啥问题的哈。可惜的是制造方法失传了,俺要是真的拿回来,唯一的用处就是看看能否推测出几分如何制造的。还有早几年,有几位好收令牌法器的,也收到过真货。收书也是有过的。这其中更是一笔热闹账。不一一讲啦。

综上所述,判教
1.以社会组织来看,道教作为宗教现象确实纷杂无头绪,鱼龙混杂,宗派林立,日后这林子还会更大,能参天而立却不见得有啦。
2.以神系&理论&体用来看,出自天师道,上清道,灵宝道三大分支,不过依然是层层叠叠,迷雾重重,不似道家之无为,又类释教之博文。有人觉得浅陋是自然的,望而却步,弃之如敝履也是绝对理解。近有胡适,远有甄鸾。这样其实也是件好事。
3.以世俗影响力来看,就是现在全真,正一这两种公认的。多了也不用知道那么清楚哈。
4.以教法理路源头来看,就是以三清祖师之教为主线的。煌煌兮布列分明。非拨云不能见日也。

是不是同道,看行事不看言谈,看气息不看身份,看修行不看年齿。有人当面骂我辱我,那他气息是我道同门,那就是吾道同门。没有啥可说的。有人赞挺我,气息不是,那就不是啦。不以私情论事。所以没准某个不知名的小混混还真就是道门弟子,而某个名传天下的倒算不上,某人徒弟是,而师父却不是,这都说不定的。世间之事,真亦假来,假亦真呗。我们不会以名取人,以言论人,所以别邀请俺评价这人评价那人的了,谢谢哈。
@笑看人生@风乎舞雩道
您两位看了,问的问题只怕也就明白了些哈。道家固然最纯,但是家法几没,也没啥真的能理解到那个地步而真的做到的,所以道教才会出现。继承道家,进而融汇儒道保存我们华夏文明的精髓。大概就这样啦。

-有空再写点,也回答一些邀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