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问答_道教追求的长生到底是什么?
谢常兄邀。
道教确实以道为规律,但是从没说过生死为大道。我们只说,顺道者生,逆道者亡。一切终坏之物必是逆道而亡,人同万物皆从之。所以我们并不认为万物一定要终结或者说消失。最起码,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无有终期。剩下的就是如何达道。以此身向道而修。此为神仙可学,长生可期之根基。这点是我们和其他文明的大不同。为道者,顺天从道,天有何老?道有何亡?峻命不易也。人皆以所谓常识为公设,不假思索就认定成坏为必然,这就是理不清,道不明之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即为此理。丈人曰,大道废隐,也为此意。
试问爱因斯坦发微狭义之前,时间在人类的常识中还是一个不变量。可见常识不见得就是真实。
所以不能以己度天。学道是个极为系统的事情,绝对不是随便开开脑洞,发散下思维就可以自以为是的。常有人自谓有基础,却以丹经为基础,此辈谬也。当以儒道两家原典辅之以诸子为根基。丹道起于文字未生之前。早在丹经之前。后出之丹经,是法是术,固然有道藏之,但却远非基础。。丹道出自老君,其学甚深,若无对华夏之学深入了解,就会用彼教四大五蕴之类替换原本之义。做出无数丹经。。。非是不对,却是不精。不精则无道。有志者不可不识。试问小学生去读量子场论的结果,那还不是民科遍地吗?三教合一之风泛滥。过而晦吾道。发而不知止。时过境迁,岂可拘泥于其说之粗,不返其说之精乎?五祖七真皆以论三教而阐大道设教。后世宗风因人心而乱,不求其理而泥于文字,竟皆是杂散嫁接于旁门粗浅之言。以此,不足以至古仙之谓长生。
长生者,谁长生?
其实古今仙道之论辩,无非就在这里。您要是以形神为己,则所求长生是形神长生;您要是以神为长生,那就是所谓元神这路;您要是以您家这宅子为己,那就是拔宅飞升。这得看您想要什么,天道至公。最快的一定是最差。后世求快心切者多矣,所以半点耐心也无,基础淡薄,道理不清,那就干脆不要这身子吧。一拍脑袋就出去了,此谓阴神,练气功者多有这种。阴神也罢,阳神也罢,其实原来都没这个名词的。阴神要出最快,所谓的元神次之。但是最快的捷径必定有其不足之处,出去之后先不说能否朝天阙,就是没皮的瓜瓤,被不懂事的吃了也算是补吧。好吧,如果您把这个当做长生,我们也不能说什么。其实风大点,啥子阴神就刮没了。自古经常有瑜伽士出神出一半就没了,咋的了?被吹没了。而老君所传丹道其实也非如此简单而已。后世简之化之。那也就没辙了。另外还有两位老爷也有教法流传。所以长生从来不是一条路。修炼丹法的道友当真没有必要一见到和自己不一样的,就一棒子打死啦。说到底都是三清祖师门下呗。^_^
若是没有谁长生这个问题,那么死亡也是长生的。因为死了,天地所予之气没啥损失,损失的无非就是自我意识那点东西而已。所以您其实大可不必修炼,死了就回归天地,与天地同了,也算是长生啦。嘿嘿。庄子丧妻,鼓盆而歌也。
长生
长生其实是求道过程中的副产物。而不是目标。是对这个世界深入了解,而知行合一的必然。上古,不光华夏,西方也有诸神时代。道路不同而已。
行之于身是谓真知,任何一个格物求道的人,都会在身上体现出来,其中真的摸到天道门槛的就会寿命悠长,而真的同于天道,那么就与天地同寿。而再进一步同于道,天地毁而身存。修道无极限啦,^_^。吾辈道不尽,路无穷,乐不疲。不给自己挖坑,不给自己设顶。君不闻,上古真人九天外,不理红尘万丈愁。这个世界大极了。何必纠结于鸡毛蒜皮之争。
--------------
PS:
1.有人会问,怎么没见到有人长生啊。答曰:您能见到的只是这世界上的一点点而已,当真不用把自己的见识当做衡量的标准啦。^_^
2.有人会问,佛教的果位。答曰:人家的事情我们不管啦,请去问大师们,谁得此位就好了。
3.有问,如何读书学得基础。我列个最基础的单子给大家作参考:
1.三字经
2.大学
3.中庸
4.礼记
5.诗&书
不读这几本,最好不要碰周易。
道德,南华还请缓读之。辅之文子,列子。有时间再读稷下诸子。
道德实为坟典之精义,和儒家典籍不在一个时间线上。若说微言大义,未见出其左者。只见南华先生称之为古之博大真人,就可略窥一斑。一上来就以此参修,只怕也是难得其意。
这些少说都通读过,您才有资格读参详丹法,不然还是洗洗睡吧。
读还需要切身体会才可,所以修道多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基础的功夫不下怎么都不成。有成者必学不下鸿儒,德不下高僧,道方有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