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知乎问答_郭德纲在相声界是什么地位?

目录

相声是门曲艺,其实和道门传下的曲艺科一脉的。到现在还有龙门字派在曲艺科里传承,拜的也是丘处机。其他的道脉的反倒没有了。原来道士宋明期间走江湖,背着道情唱啊,说书啊,一面高抬教化,一面谋生行游参访。这本是游历的一种,总比要饭靠谱。就是吟游诗人哪种啦。后来到了清朝,和内家拳类似,这些东西都有了新面貌以及说法和传承。我没仔细研究过,不过总觉得是清朝逼出来的,换种方式走到民间。保存一些东西吧。有的就流到什么罗教啥的里面,就不说这了。看过我原来文章的朋友估计知道我在说什么哈,^_^。

曲艺原本就是讽谏之用。相声也不例外,所以他老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为啥?礼乐教化,大夫无故不彻县(钟磬之悬),士无故不彻琴瑟。姑且不提对不对,就说传统。大夫士非丧凶不停其乐,为啥,乐调和七情,平礼之过阴也。有教化百姓之用。白话说,原来的礼太严格,人会受不了,就用乐还舒散精神缓和情绪。省的崩断了。老百姓也需要这样的来修心养性,安心生活。而乐经亡,几经流转,沿着各自不同的路径就变成了曲艺。就是为了舒缓精神情绪的。所以君子没有不养艺人的。

再说相声。声者,形气相交也;相者,人我相交。相声者,声相交而气相和。两人声和,答应相随则两气和,闻者乐之,进而有感化之功。说白和推手差不多的玩意,不过有观众,通过您的眼耳等感官传导给您而达到快乐的目的。包袱段子与其说是心理学,不如说是阴阳变化之学,只不过通过人那些基本功训练和经验积累达成的。所以相声,应该归在乐礼的一种,^_^。是降本流末时代,适合老百姓舒缓精神,快乐情绪的技艺。可以载道的。

而大纲和谦儿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基本功扎实,真正理解相声的作用,就是给人带来欢乐啊。绕着这个下功夫,没错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谦儿的性子和大纲的才情都刚好搭配,这俩又热爱这门。大家听着也高兴,蛮好的。郭德纲总说,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他外俗而内雅。我这两天休息听他今年的段子,他的气比以前更醇厚了,说话再也不用担心气短了。比外面那些高功强多了。他不过是一个穿着世俗戏子外衣的读书人。至于段子屎尿搞基无下限,这社会就这样,他要用这种方式活下去,那用这当皮儿没啥不妥当。我不懂曲艺,不过以我这外行来看,他们俩在这领域达到的成就比大家估计的还高些。说相声的必穿长袍。文人也。这话一点不假。当然如果他背离了初衷,那以后怎么样谁也说不好。不过据我看,他是爱这行,而且是学明白了的人。至于内部倾扎,麻烦您找一个没有这种的地方或者行业出来给我看看呗。至于性情手段,对我们来说,那只要不影响技艺发挥其德行,不算大过。

人家能生两儿子,就是有德行啦。^_^,这个说法是不是很神棍?
大纲我说了你这么多好话,你得给我多少好吃才成?哈哈